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教师教学创新,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积极响应学校“第五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号召,通过院内选拔、经验交流推荐优秀教师参加校级赛事,并搭建教师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于2025年10月30日上午,在学院F402多媒体教室举办“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教师教学经验分享会”。
  本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全院共四位教师参加比赛,由陈彦青副院长、郑红彬副院长、宋华教授担任评委,学院教师到场旁听观摩交流。
  参赛教师围绕自身所授课程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比赛现场,教师们从教学理念、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与创新成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展示。评委小组依据“教学创新汇报”评审标准进行现场打分与点评,重点考察教师在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学习成效提升等方面的探索实践。
  温阳老师以《绘画与风格》课程为例,展示了“以艺术风格理解为核心、以文化比较为路径”的教学创新设计。课程从中西方绘画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对比切入,通过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差异并理解艺术风格形成的机制。课程以理论讲授+实践练习+案例讨论的多元结构展开,鼓励学生以再创作的方式深化理解,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赵亦周老师的课程以“家具是一种有功能的雕塑”为教学哲学核心,注重将艺术思维融入设计训练中。课程以从雕塑到家具的双向思维训练展开,指导学生在材料、结构与造型的互动中理解现代设计的本质。通过小比例模型创作与工艺实践,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形式、功能与审美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设计哲学引领的教学创新路径。

  詹丹萍老师以“以团队共创激发非影视专业学生影像表达力”为主题,分享了课程创新实践。课程以“理论启发—团队协作—实践拍摄—成果展示”四阶教学模式为主线,通过半命题创作、AI协同创作和集中放映等环节,提升学生的叙事能力与审美感知。她强调影像教学的关键不在会拍,而在会想,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创意驱动学习的创新教学理念。

  王柳川老师以“色彩认知、验证、运用、主动发现”为核心,展示了“四级授课模型”的课程设计。课程结合中西方色彩理论、电影色彩分析及AI生成工具,帮助学生在认知与实践中建立设计思维。通过色彩与音乐、性格色彩表达等跨媒介练习,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创意,实现色彩理论与设计实践的深度融合。

  在各位教师完成教学创新汇报后,学院评委组成员对参赛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设计及创新亮点进行了现场点评与指导。评委们一致认为,本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展现了学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持续探索精神。参赛教师普遍能够从学生学习特点、课程核心目标及学科融合等角度出发,构建系统的教学逻辑结构。并指出,参赛教师的课堂创新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已取得良好成效,但仍可进一步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成果转化环节。建议未来在课程设计中更多引入项目制学习、课堂即时反馈机制及教学反思闭环,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创造,以形成持续学习动力。还强调,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节奏与接受差异,通过“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等方式,增强课程包容性与有效性。
  经评委评分,本次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詹丹萍老师荣获一等奖,王柳川老师荣获二等奖,温阳、赵亦周老师荣获三等奖。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赛促教、以赛促研,通过教学创新活动不断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造力。本次大赛充分展现了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与丰硕成果。展示了学院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与创新能力,更为打造高质量课堂、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提供了坚实支撑。
 
 
 
 
 
 
文:刘夏婷
图:王仲谋
初审:周志维
二审:郑红彬
终审:林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