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我院荣幸邀请到曾任德国Weser-Kurier报业集团数字化设计总监,现为自由艺术家及设计师Mario Ellert先生,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Illustration of German fairy tales”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李昊宇老师主持,不仅展示了Mario Ellert先生多元的设计案例,更深入探讨了其基于热爱、忠于创作的设计坚持。
 
 

 
  讲座开始,李昊宇老师分享了对其创作理念的理解。他强调,对设计本身纯粹的热爱是推动Mario Ellert持续输出的核心动力,正是这份初心使其作品始终洋溢着可爱、纯真与朴素的气质,展现出简洁而动人的艺术魅力。
 

 
  在核心分享环节,Mario Ellert先生通过一系列代表性案例,生动阐释了“因受众而异”的设计思维。他依次展示了为云达不来梅足球俱乐部设计的全新视觉形象、为德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创作的插图、为青少年电视频道创作的动画歌曲MV,为成年人打造的互动金融体验项目,以及为老年人设计的用于了解社区服务的互动作品等。这些案例清晰地揭示了他的设计策略:针对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等不同群体,作品的视觉语言、节奏、互动性和叙事方式都是经过精心考量与区分的。
 

 
  Mario Ellert先生进一步系统分享了他的完整设计流程:从故事构思开始,逐步推进至节奏设定、音乐配合、视觉呈现与动画制作,最终形成完整作品。他特别以一个设计项目为例,该项目以格林童话《不来梅的音乐家》的故事为基底进行衍生创作,并借此强调了优秀故事题材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基石作用。他指出,一个专属的好故事是后续所有视觉创作的灵魂,由此也引出本次工作坊的主题——“旧故事,新表现”,即在经典叙事中融入新元素与视觉形式,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地理解创作过程,Mario Ellert先生进行了现场创作演示,从纸上草图到平板软件上的分层绘制、原型动画编排、音乐制作、音效合成,一步步将想法变为生动的动态作品,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
 

 

 
  在随后的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关于个人风格养成,Mario Ellert先生建议应广泛涉猎、快速捕捉兴趣点,并坚持对作品进行复盘与反思。面对AI对设计行业的冲击,他持乐观态度,认为AI作品缺乏人类深度思考所蕴含的情感温度,而设计师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源于用心创作所带来的共鸣与感动。对于如何通过作品激发儿童的自主创造力,他结合自身经历,强调了兴趣引导与自学能力的重要性。最后,在探讨“何为好故事”时,他提出,正如经典音乐,最动人的往往是生命、死亡与爱等简单而永恒的主题;而故事的源泉不仅限于生活,更拥有无限的开放性。
 
 

 
 

 
  整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Mario Ellert先生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刻的行业洞察和充满热情的分享,为师生带来了宝贵的创意启发,也为大家后续参与其工作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23产品设计 黎依婷
图:23艺术设计学 张子豪
初审:庄葳
复审:陈彦青、郑红彬
终审:林冬月